我院举办“‘同心抗疫不松懈、学术交流不停’云端系列学术报告十五:紫外/氯体系中多种自由基机制及其在水处理中多功能作用”
5月14日,36365线路检测中心在线上开展了“云端系列学术报告十五:紫外/氯体系中多种自由基机制及其在水处理中多功能作用”讲座,本活动同时受到了上海市“环境与生态”IV类高峰学科的支持,与首届上海“低碳发展、环境治理与健康”学科交叉高峰论坛同步举办。本次讲座邀请了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晶云教授。36365线路检测中心各年级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方晶云教授在本次学术报告中,主要向大家讲解了关于紫外/氯体系中多种自由基机制及其在水处理中多功能作用问题。方晶云教授指出,化学污染物和病原微生物污染引起的水质问题一直是全球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紫外/氯体系是一种新型高级氧化技术(AOP),该技术可同步产生广谱、高活性羟基自由基(HO•)和选择性强、高活性的卤素自由基(Reactive Halogen Species, RHS),如Cl•、ClO•和Cl2•-等。方晶云教授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紫外/氯体系及其产生的RHS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紫外/氯体系中不同活性物种的共存使该技术具有同步去除化学污染物和灭活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发挥氧化和消毒等多功能作用。然而,人们对体系中高活性RHS缺乏认识,同时,紫外/氯体系在处理含特定水体时存在副产物上升等负面效应,限制了该技术应用。鉴于紫外/氯可高效定向产生RHS,方晶云教授对该体系在跨学科领域(如化工合成、生命科学等)的学科交叉发展提出了前瞻性思考。
在讲座最后,同学们积极与方晶云教授进行交流与学习,主要是围绕如何提高反应物的选择性以及不同体系影响的不同点。方晶云教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并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答,开拓了同学们的科研思路。
方晶云(Jingyun Fang),女,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2010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获得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2010-2012在香港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理论和技术方面研究,包括高级氧化、消毒技术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获得2020 James J. Morgan ES&T Early Career Award,
(供稿人:熊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