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环境光电催化新技术方法的发展”讲座
11月15日36365线路检测中心在线上开展了“环境光电催化新技术方法的发展”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同济大学特聘教授赵国华,由我院时鹏辉教授主持,36365线路检测中心各年级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首先,我院时鹏辉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赵国华教授,在师生的热烈欢迎中,赵国华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环境光电化学水处理原理与新方法、光电催化与环境能源化学、环境特征污染物光电化学传感器等。接着赵国华教授向大家阐述了环境污染体系研究所遇到的难点,主要是污染物在低浓度下呈现高毒性的特征且难以被氧化,甚至有多种污染物共存而加大去污难度。面对这些困难,赵国华教授也讲解了一些相对应的方法,比如:复杂介质体系中特征有机污染物的识别和传感分析,环境水体中低浓度有毒有害污染物的选择性优先去除等。为了达到这些目的,赵国华教授展示了基于分子印迹识别技术构筑的微囊藻毒素专一性光电化学传感器以及基于核酸适配体特异性识别方法,应用于特征污染物传感分析。前者能够在100倍浓度干扰污染物共存下,做到光电流信号响应误差<2%,后者中的核酸适配体指的是一类新型基因识别分子,如“化学抗体”。此外,赵国华教授也详细介绍了基于单晶表面分子印迹功能识别的选择性光电催化氧化方法以及选择性电化学识别与氧化(SEO)方法用于制革废水中烷基酚的选择性电催化氧化去除等。最后,赵教授也为阐明了多种方法所能够改进的方向,为同学们研究环境光电催化指明了方向、补充了知识。
会后,同学们也积极与赵教授进行交流学习,有同学提到,光电催化相较于光催化、电催化更加新颖,那么光电催化在除了环境领域还有其他方向的应用吗?赵教授解答到,光电催化除了利用光电催化变废为利、保护环境外,还可以制取氢燃料,光电催化固氮成氨,固二氧化碳成有机物,光电合成化学药品和材料等,对于大家的生活均有很大帮助和影响。此外,赵国华教授提到我们国家拥有最大的光电化学催化研究队伍,面对现存的困难,要努力突破局限性,感受创新的魅力,鼓励我们扎实基本功、做到多方向多学科结合学习,希望未来每个人都可以积极努力创新发展,去探寻更新更好的方法。
赵国华,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得清华大学硕士学位和同济大学博士学位,并留学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曾先后担任同济大学化学系系主任、理学部党委书记、理学部副主任,以及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学科委员、同济大学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化学学科委员会主任等学术工作。致力于光电催化与环境化学交叉研究,主持承担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8项面上项目和1项国家863项目等。以通讯作者发表一区论文近200篇,多篇论文被选为期刊封面论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供稿人:吕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