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36365路检测中心

我院举办“导师大讲堂”第三十八讲:电化学界面调控

  202448日36365线路检测中心在临港三502开展了“电化学界面调控”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上海电力大学吴建祥老师,36365线路检测中心各年级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围绕电催化反应发生的核心区域-反应界面进行研究,吴建祥老师通过对催化剂的结构以及双电层结构的分析,向同学们介绍了电催化反应过程中电子转移,明确了催化活性提升的机理。电化学界面调控是指通过各种手段对电化学反应界面处的微观结构、化学组成、电子态等进行人为控制,进而达到优化电化学性能的目的。这一技术在能源存储与转换、催化反应、传感器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电化学界面调控的原理涉及到界面化学、物理、电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调控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电极材料、电解质、界面添加剂等方式来影响界面行为。例如,通过引入特定的界面修饰剂,可以改变电极表面的润湿性,减少电解质的分解,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界面调控的方法有很多,包括物理或化学方法、材料设计、微纳加工技术等。具体到材料层面,可以通过表面涂层、掺杂、纳米结构设计等方式来优化界面的物理化学特性。界面调控的效果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可以改善电极的化学稳定性、增强界面离子传输、改善快充性能等。在催化领域,界面调控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提高催化活性;在传感器领域,可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最后,吴老师也指出虽然界面调控技术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在原位、工况条件下对电化学界面微观结构、作用机制和调控规律的认识还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本次电化学界面调控学术讲座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盛会,吴建祥老师不仅展示了电化学界面调控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技术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启示。相信在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电化学界面调控技术将取得更多突破性进展,为能源转换、存储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终将共同见证电化学界面调控技术的辉煌未来。

吴建祥, 博士,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同年进入复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38月加入上海电力大学。主要从事能源电催化界面的研究,共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13篇,包括Angew. Chem. Int. Ed., Chem. Sci., Chinese J. Catal., Chem. Comm., Inorg. Chem.等,曾主持一项博后基金。

赵彦衡 刘昕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