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导师大讲堂”第五十四讲: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2024年6月17日36365线路检测中心在三教206开展了“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讲座。主要针对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等主流膜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现状及应用现状进行全面介绍,并针对微滤技术介绍典型工程应用案例及技术优势。本次讲座邀请了上海电力大学郑红艾副教授。36365线路检测中心各年级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膜技术是一种能够对水中不同物质选择性分离的新技术,随着膜制备成本的降低和膜应用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传统的水处理方法相比,膜技术在处理过程中不需要化学试剂的使用,生产更加安全。传统的饮用水处理方式主要包括沉淀和消毒,用于去除水中的异味、铁、锰和氟等,以达到可饮用的标准。而膜技术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过滤,即使是微小粒子也能被准确捕捉。郑红艾副教授详细介绍了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以及其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郑老师指出,随着膜材料和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膜技术的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去除微污染物、细菌和病毒等方面显示出显著效果。郑老师还分享了他们在膜技术应用于饮用水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包括如何通过优化膜组件设计和运行参数来提高膜通量和降低能耗。郑老师特别提到了一种新型的纳滤膜技术,该技术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微污染物,同时保留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在讲座的最后,郑老师也向大家指出,尽管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需解决膜污染、成本控制以及系统集成等问题。
在互动环节,大家就膜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面临的挑战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膜技术的效率和成本效益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本次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同学们表示将继续关注和支持相关领域的研究,为保障公众饮用水安全贡献力量。
郑红艾,女,中共党员,博士,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注册工程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水处理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在膜污染及金属腐蚀防护领域的新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方面开展工作。近年来,承担科研项目多项,包括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主持企业委托项目等,曾获上海市技术发明三等奖。以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Membrane Science 等 SCI 杂志收录论文 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